村网通总站 连针沟村 144694.nync.com 欢迎您!
牛的命运 农村的养牛人 前段时间,我在报纸上看到一篇《念想花白》的文章,“花白”是作者幼年的玩伴猪。猪陪他玩,有了感情,最后被宰,成了他不快的记忆。说“动物本应与人平等,不该被屠杀”。 看到城市店铺、餐桌上堆满、摆满了肉,埋怨城市人与食它的禽畜没有情感纠结,看不见血流如注的屠宰场面,推论出人的食肉习惯是以残暴杀戮而来,人与人粗暴相残的恶是来自屠杀动物的快感……我读了难以理解! 在纠结中我想起已故作家韦野30多年前写的《牛泪》,我翻出重读,又址上了牛。文章写的是他考察一个肉食品加工厂,亲眼目睹宰牛:“收回最后一瞥目光,我的心已经控制不住难以忍受的痛惜,可怜的你,竟无可奈何地在天车下垂首吊着,生命的最未一息过去了,胸脯还在抖动着……是怨、是恨,还是显示你的鲜嫩、肥美?”他再也不忍心看下去,自幼同自家牛相濡以沫的情景“一下子涌进脑际。”进而他想到盘古至今多少牛的美谈、牛在人们心中劳动者的象征、牛富于牺牲的德行……人们都在车间参观,他劫跑到外边转悠,就连午餐的美食佳肴也如嚼烂泥,他与牛的情感该有多深啊! 车间主任给他们讲了一件事,一位农民牵着两头牛来出售,进厂时两头牛纷纷落泪,他自己也落下泪来,说什么也不卖了,将牛牵了回去。不过五天,他牵着牛又来了,说赶了两个集,想卖给用耕牛的户,哪想收购牛的都是食品公司的,价钱还不如直接送到厂里高。问他为什么一定要卖?他说:用不着了,儿子买了带斗小拖拉机,没人用牛耕地了,养牛的都是养奶牛,世道变啦!这次来两头牛仍然落泪,但卖牛人没有落。韦野先生听了这一故事,他从情感的旋涡中解脱了,理智地写到:“人们的生产资料在变,生产手段在变,其情感和观念也不能不变……” 人与家畜也是有感情的,我读着韦野的文章,想起做商业工作时回民饭馆宰牛,看着站在不远处等宰的牛落泪,幼年时的“黄犍”也涌进我的脑海。黄犍是我家同叔叔合养的一头牛,叔叔三股,我家一股。我家负责喂养,两家使用。黄犍力大无穷,别的牛都是双牛拉一张犁,耕一家的地,唯有黄犍独拉一张犁,耕两家的地。一次牧牛人傍晚手提一只鲜血淋淋的牛角,赶着一只角只留内骨的黄犍送了回来,父亲一丧脸怒吼:“这是怎么回事”? 他面如血色,哆哆嗦嗦地说:“黄犍吃庄稼,我拣起一块石头投去,打在了角上……父亲气得面如锅底,举拳就要揍他,一想他是个15岁的孩子,就转身给牛包扎去了。牛,谁喂养谁亲,叔叔虽占三股,但他光使不喂,对牛就不太心疼。一次两家斗气,叔叔以牛老为由要卖往“杀坊”,父亲说它干了一辈子活,不能往杀坊卖,我买了,让它老死在家。叔叔要现钱,父亲一时拿不出,黄犍被叔叔赶着走上了黄泉路。父亲不忍再看牛的背影,转过脸眼泪扑簌扑簌地落了下来。我家后来又买了一头小牛,不到半年又病死了。父亲认定自己没有养牛命了,买了一头驴,干地里活拉不动犁,只好拉着耠子,远不如牛拉犁耕得深。 讲牛史,人类开始养牛也是为了食用和祭祀。牛耕地起源何时?有“神农说”、“ 夏商说”、“ 西周说”、“ 春秋说”,几千年了。人在调教它的过程中发现牛的鼻中骨神经敏感,给它套上环,用绳牵,它就乖乖听从使唤。人调教使牛学会耕地,再加上它拉碾、拉磨、驮驮、拉车……成为农耕社会重要的生产力,牛的地位来了一次大转变。由单纯的肉食变成了生产工具。牛秉性温厚,是任劳任怨的象征。人们也常常把任劳任怨的人称为“老黄牛”,表达对勤劳、忠厚、勇于吃苦精神的最高赞誉 我工作后做农村工作,处处可见山坡上的牛群放牧、农田里牛耕地播种、村子内牛拉碾拉磨的繁忙景象。我住进城市,市场上根本看不到牛肉。我后来又做农村工作,看到的是机械化、电器化的快速发展,牛在农村的“劳动市场” 越来越小了。待我又辗转回城工作,就看到了卖牛肉的逐步多了起来。以至发展到菜市场、商店里处处是鲜红的牛肉,琳琅满目的食品盒里许多都是牛肉制品,大小饭店都有牛肉菜肴,牛肉也摆上了家庭餐桌,这是人的生活提高的一大标志。 我看到韦野的文章是新世纪之初,后来我患了慢性病,年年回乡度夏,有关牛劳动的场景彻底消失。也有几户养牛的,组成一小群,主人轮流放牧。近几年只有两户养一两头牛了,但都不是为使用,而是卖菜牛。 过去说“猪羊一道菜”,如今牛(原来的耕牛)也如此。不!一端是耕牛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淡出,另一端是奶牛异军突起,很快红得发紫!因为牛奶和奶制品已成了百姓生活中像大米、面粉一样不可缺少。若干年后奶牛会不会遇上命运危急?那就要看今后的经济发展,因为社会的物质生产就是在不断优胜劣汰中发展进步的。